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
413
万人,而人事部预计今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仅
166.5
万人,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
国家发改委称
“
今年劳动力供给压力空前加大
”
专家指出
———
5
月
22
日至
5
月
28
日,教育部将再次举办
“2006
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活动
”
,这是教育部今年以来开展的第三次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活动。不少毕业生准备赶上这趟
“
末班车
”
,在派遣截止期之前把自己
“
卖出去
”
。
国家发改委不久前发布的一季度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发布预警:
“
今年劳动力供给压力空前加大
”
。
2006
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
413
万人,比上年增长
22%
。人事部预计今年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约为
166.5
万人,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
22%
,总量矛盾进一步加大。
今年,北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近
18
万人,比去年增加了
3
万人。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,将如何影响他们的命运?从今天起,本报将推出系列大学生求职报道,敬请关注。
个案回放
站在北京国贸
1
座
11
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分所门前,吴丹(化名)不停地看表,时不时对着化妆小镜子抿抿嘴唇,整整鬓角;黑色高跟鞋在柔软的蓝色地毯上压出一个个小坑。经过笔试和第一次面试,她马上要在这幢大楼的精致会议室里参加第二次面试,而这将决定她以后的命运。
吴丹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
2006
级本科毕业生。历史本来不是她的高考志愿,当时她的梦想是进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。高考发挥还好,但和光华金融系的分数线相比尚有距离。分数决定命运,小吴被调剂到了历史系,后来她又学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双学位。转眼四年过去,毕业出路问题现实地摆在小吴面前。排名居中,保送研究生没戏;考研太累,也排除在外;那就找工作吧。
于是小吴开始做简历,她觉得自己还是挺不错的,首先是
“
出身
”
百年老校中的百年老系,英语六级,还攥着经济中心的双学位,长得也不难看,找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。
要专业还是要职业
刚开始,小吴给自己定位的是进大公司,外企是首选。从去年
11
月下旬开始,学校里基本上每天下午和晚上都有大公司的宣讲会和招聘会,小吴场场必到。
来招聘的公司都很聪明,为了吸引人,通常在宣传时都说,没有专业限制、没有性别限制、没有生源地限制,只要你是高素质就可以。小吴认为自己的素质是不错的,后来被拒的次数多了,小吴参加招聘会的信心有所动摇。
小吴发现,所谓
“
高素质
”
人才其实就
“
专业
+
性别
+
生源地
”
的简称而已。热门专业如计算机、管理、经济炙手可热,冷门专业(像她学的历史)依旧无人问津。女生,总是弱势,面对
“
职位比较适合男性
”
的说辞她很无奈。外企对生源地要求不多,这是让小吴最满意的地方,因为她是外地人,没有北京户口。但外企不能解决户口又成了令她头痛的问题。
要户口还是要高薪
坦白地说,小吴其实原先并不喜欢北京,空气污浊,交通堵塞。现在,小吴却打算无论如何要留在北京,男友在清华上直博,还有两年才毕业。她不希望埋没了这段感情。
|